“红脸蛋”是怎么形成的?

在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受损的情况下,皮下的毛细血管的血液淤积或者毛细血管扩展,透过较薄的角质层凸显在面部,即形成“红脸蛋” 。 主要表现为存在网状或者是片状的红色团块 。
“红脸蛋”是怎么形成的?
人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持续的双颧发红的“红脸蛋”症状 。 临床常见的红脸蛋有以下几种:
01
久居高原易“红脸蛋”
久居高原的人群,在紫外线强照射、缺氧等情况下会引起“高原红”,且男女老少均可患病,尤以女性多见 。 这种“红脸蛋”又被叫做“高原红”,实际上是面部的细小静脉、毛细血管扩张呈丝网状或树枝状,表现为两颧颊部对称的红色或紫色斑片 。 多通过穿人真皮的紫外线吸收而“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芳香蛋白发生氧化改变”的产物所形成 。 究其原因,一方面,强烈的紫外线照射,其中穿入真皮层的紫外线被皮肤吸收,促使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芳香蛋白发生氧化改变,从而形成红斑 。 可以概述为引起的皮肤真皮浅层的细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受损;另外一方面,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,皮肤容易缺氧,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,血管代偿性扩张,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。 久而久之,引起永久性毛细血管扩张 。
02
敏感性皮肤易“红脸蛋”
敏感性皮肤患者,会因情绪波动、环境变化等产生自觉灼热、疼痛、瘙痒、干燥脱屑及紧绷感,部分人呈现面部潮红合并毛细血管扩张现象即表现出“红脸蛋” 。
03
皮肤疾病并发“红脸蛋”
临床常见皮肤疾病如湿疹、玫瑰痤疮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激素依赖性皮炎、面部脂溢性皮炎、毛囊炎等可造成持久性的红斑 。 许多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脸红,如高血压病人满面红光;肺结核病人午后潮热等 。
04
药物或化妆品刺激“红脸蛋”
长期使用不良化妆品(含有激素、重金属、过碱性等产品、过度去角质 。 )或外用激素类药物造成激素性皮炎,导致皮肤脱皮、红肿、瘙痒,出现红血丝 。
05
秋冬季寒燥易“红脸蛋”
秋冬季节,随着温度下降,湿度降低,空气中的含水量也会明显下降,在这种情况下,皮肤中的水分丢失量也会越来越多,这就导致皮肤的表层——角质层的含水量逐渐下降 。 当角质层的含水量低于15%,皮肤就开始变得干燥粗糙;再进一步下降,角质层就会开始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小裂纹,同时真皮层的血管也会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,在受到刺激之后,真皮层中的血管会出现反应性的扩张,进而出现“红脸蛋” 。
06
喝酒易“红脸蛋”
有些人容易在饮酒后出现“红脸蛋” 。 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的肝脏后,会氧化成乙醛,乙醛会引起末梢血管扩张,尤其是脸部毛细血管扩张明显,从而使人脸红 。
“红脸蛋”是怎么形成的?
【“红脸蛋”是怎么形成的?】你属于哪种“红脸蛋”呢?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