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血怎么看,贫血检查报告单怎么看


怎么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贫血呀? 中医论贫血
“贫血”对现代人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 , 但贫血其实只是西医定义的一个名字 。 在传统中医学里并没有“贫血”这个病名 。 那么 , 中医有没有与“贫血”等同的病征呢?中医又是如何看待“贫血”呢?下面就来谈谈这些问题:
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 , 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 。 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 , 而是将其列入“血虚”的范畴 , 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 , 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 , 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 , 导致气血两虚证 。 那么什么是气 , 什么又是血呢?中医认为 , 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 , 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 , 如血的生成和运行 , 气不足(即气虚)或气的运动失常 , 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;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 , 其在人体内运行 , 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 , 血不足(血虚)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。
中医学认为: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 , 气血也不例外 。 中医讲:气属阳 , 血属阴 , 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 , 互根互用 , 相互依赖 。 只有气血调和 , 人才健康无病 。 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?
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:1、气能生血 , 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;2、气能行血 , 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 , 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、血行不利、甚至血瘀;3、气能摄血 , 气能够固摄血 , 如果气虚不能固摄 , 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 , 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。
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 , 气要依附于血 , 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 , 使气发挥作用 。 所以 , 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、出血 , 导致血虚;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 。 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 , 都会影响对方 , 从而出现气血两虚、气虚出血、血随气脱 , 最终导致血虚、出现贫血 , 影响人体健康 。
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 , 为体内血液不足、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 。 血虚证是气、血、阴、阳四大亏虚证之一 。
我国古代的医学论著《内经》对血的生成、运行及生理作用 , 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 , 书中指出 , 血液的生成 , 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(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) , 其精微经心的赤化 , 形成红色液体物质 , 即成为血 。 《内经》关于血的生理功能、临床表现、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 , 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、辩证和组方用药治疗 , 均有指导意义 。
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提出了不同血虚病症及血虚兼夹病症的不同治疗方药 , 书中的方药仍被现代中医临床所使用 。
唐宋时期的《诸病源候论》提出血虚证的某些新的临床表现 , 书中叙述了五劳、六极、七伤中的血极等血虚证的严重表现 。
到了明清时期 , 对血虚证的理论、辩证、治疗、用药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 。 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了阴阳水火气血论 , 论述了气血与水火的生理、病理、治法的关系 。 对于血虚证的临床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 。

推荐阅读